“小米SU7收手吧!外面全是吉利”,与此类似的段子,相信各位最近没少看到,因为致敬事件,因为产品价格定位等原因,小米SU7还未正式上市之时,它们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冤家”,尤其是小米SU7和极氪007,这当中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大众希冀小米汽车能迫于极氪的压力,实现19.99万元的小米汽车梦,但实事求是地看,两者也确有竞争关系,所以,我们才会选择将他们推向对比舞台。
具体来看,极氪007于去年年底上市,指导价为20.99-29.99万元,而小米SU7于03月28日才正式上市,指导价21.59-29.99万元,两者的入手门槛有略微差异,但顶配车型价格是相同的,既然对比了,我们就直接上演巅峰对决,让两者的顶配车型来场皇城PK——选用小米SU7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和极氪007四驱性能版 100kWh两个版本作为参考车型进行对比,两者的指导价均为29.99万元,能确保对比的公平性,和实际选购过程中的有参考性。
外观对比
未至江湖,江湖就已遍布它的传说。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小米SU7的真实写照,而它之所以如此出圈,除了雷总本身自带的光环以外,颇受争议的外观造型也是一大缘由,大众普遍认为小米SU7存在集百家之长的“致敬”行为,甚至连迟迟未回国的贾老板都路见不平,非要说道几句,保时米的调侃早已超乎段子本身,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众共识……
但有一说一,致敬归致敬,小米SU7在整体视觉上呈现给我们的协调感还是可圈可点的,它至少很满足不少人对于一款运动风格电动车的想象,打个比方,它有极氪007所不具备的电动尾翼,甚至,因为占了产品定位的便宜,它的整体尺寸和轴距都更有优势。
小米SU7让我们看到了“融合”的想象力,而极氪007则让我们看到了极氪品牌设计师的想象力,当绝大多数汽车品牌都在以品牌认知度为借口推行家族式设计语言时,极氪品牌用“四款产品四套设计”的心狠手辣狠狠抽了大家的脸,甚至,我们所选用的参考车型——四驱性能版还采用了有别于普通版极氪007的设计,极氪不重样的设计理念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们很期待看到这个问题答案揭晓的那一刻。
如果说小米SU7是动感的,最适合形容极氪007四驱性能版的词大概是惹眼,专属功夫黄遍布全身,一开一个回头率,如果能提供更多专属配色可供消费者选择就好了,过于惹眼的配色或许反而劝退了部分有性能需求的消费者,这是与小米SU7的比拼中,将极氪007置于不利之地的原因之一,取消激光雷达和不配备电吸门这两项配置同样是这个道理。
内饰对比
进到车内,小米SU7和极氪007都毫无意外地采用了极简风格的座舱设计,但细节处理上,差异着实不少,以车内功能控制为例,极氪007采用了当下新能源车更主流的做法,以触控和语音控制为主,而小米SU7则选择保留大量物理按键来保障用户日常盲操的便捷性。又比如座舱用料方面,小米SU7以仿皮为主,极氪007则以麂皮绒材质材质为主,座舱触感上,两者会有明显差异,喜欢哪种就因人而异了。
硬件方面,小米SU7和极氪007则可以说是互有优势,以仪表为例,前者采用的全液晶仪表尺寸为7.1英寸,相较于极氪007的13.02英寸,要吃点亏,但启动时带翻转效果,以及更大的HUD尺寸又让它找回了颜面。中控屏幕同理,小米SU7中控屏幕尺寸更大且屏幕分辨率更高,而极氪007中控屏幕采用的则是OLED屏幕,还带有转向功能,互有优势。
软件层面,小米SU7和极氪007都采用了当下主流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流畅度上不用担心,但细节上两者仍有差异,比如前者支持CarPlay、原厂映射以及CarLinK等连接方式,而极氪007支持华为HiCar;前者支持5区唤醒,并带有声纹识别,而极氪007支持4区唤醒,并带有面部识别;另外,小米SU7得益于其生态优势,在功能扩展性上也会更占优势。
动力对比
互有优势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动力层面的对比,具体来看,两者都采用了双电机四驱,动力性能都非常强悍,零百都是3秒以内的水平。另外,虽然两者都采用了约为100kWh大电池,但是续航差距不小,小米SU7为800公里,极氪007为660公里,均为CLTC。
补能方面,我们所选用的小米SU7为顶配车型,所以支持800V,而极氪007全系为800V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两者都带有对外交流电放电功能,但极氪007还多了60kW对外直流放电功能,这方面后者占优。
悬架方面,小米SU7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顶配版本还配有空气弹簧以及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可调节悬架高低和软硬。而极氪007则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并带有CCD电磁减振系统,硬件上,小米SU7略占优势。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PK,小米SU7在车机系统功能扩展性和续航里程上更占优势,而极氪007则在对外放电、设计原创性、充电布局等方面更占优势,不知道如果手持30万元,你们又会作何选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答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