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MINI卡在2023年的传播声量非常响亮,在市场上的销量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但是,时间到了2024年新能源MINI卡便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禁摩令缓冲期陆续结束,但MINI卡并没有全面平替数百万台不合规电三轮,销量增长疲软。同时,7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大幅调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要求”,提高了MINI卡技术门槛。各大主机纷纷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新产车辆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无疑会削弱MINI卡成本优势。
近日,电车资源更是了解到某头部MINI卡企业不得不转战传统新能源物流车型,将于明年发布全新VAN车,同时还在规划上市轻卡车型。
阻碍MINI卡发展的“两座大山”
作为新能源物流车领域的新生事物,MINI卡刚诞生时有其优势,相关企业也怀揣着创新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是选择了潜力巨大且尚未开发的细分领域;另一方面是各地禁止三轮车的日程已摆在台面,短期内的替换量足够。
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到了2024年,MINI卡便遭遇多重打击。归根结底,主要是遭遇了成本和政策两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MINI卡的购置成本难以降下来。一方面是受免征购置税新技术要求影响,主机厂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便会增加动力电池的成本;另一方面是,2024年保险费用颇高。据四川地区的最新消息,一辆MINI卡的营运险就达到了8000元,非营运险也有5300元。这种种成本加起来,MINI卡的购置成本自然就上来了,会“劝退”一批打算尝试替换MINI卡的不合规电三轮用户。
第二座大山是政策执行存差异,需另谋出路。尽管目前有关禁止三轮车上路的政策风向很明确,但实际落地却存有差异。在三四五线的大部分城市中,三轮车并非全面严禁,满足法规的仍可正常使用,而在北京的邮政寄递、园林绿化、环卫等民生服务行业,更是直接使用合规三轮车。
受成本影响,C端难以触达,而B端替换更新也处于观望中。对于主机厂而言,企业的发展及盈利都遭遇大了严重的挑战。因此,从今年起就有MINI卡主机厂陆续传出要造VAN车的消息。
主机厂造车面临的多重难题
MINI卡企业转战传统新能源物流车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然而在电车资源看来这是一条必须走却很难走的路。
如今的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早已深陷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泥沼中,与此同时VAN系市场渗透率不断升高,尤以中面渗透率突出。此外,卡系成为今年最热车型,其中以轻卡的表现最为明显,并呈现出大电量的发展趋势。
因此MINI卡企业造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产品如何定位,如何打出差异化。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物流车在三电厂家及电量方面都趋于雷同,因而一众产品只能在价格战中苦苦挣扎,否则就会失去市场。倘若缺乏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特征,恐怕只能充当炮灰。而且,对于没有造VAN车或卡车经验的厂家而言,产线切换、供应链调整以及把控产品质量和性能均是大挑战。
第二个问题是即便造车企业将产品造了出来,也可能会面临“有车无市”困境。原因是什么,目前主流的主机厂早已占据了新一线、一线等发达城市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突围难度大。而剩下的三四五线城市尽管竞争不激烈,但是该市场的用户对新能源产品认知普遍不深,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倾向于选择大品牌车辆,新产品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赖,销量自然难以提升。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满足用户的售后问题?目前新能源物流车的质保普遍在8年40万公里或者50万公里,更有甚者已经达到了10年60万公里及终身质保服务。新能源MINI卡主机厂参与市场竞争,最低质保都要达到8年40万公里,对于靠融资存活的企业而言想来也是较难。
基于场景定义产品设计产品
居高不下的成本严重阻碍了 MINI 卡的发展,三轮车禁行政策的不明确更是限制了其潜力的释放。对于多数依靠融资的 MINI 卡生产企业,想要生存,必须另谋出路。
尽管造车会遇到资金链、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找准方向仍有可能成功。当前,新能源物流车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进入失控的内卷中,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企业亏损增多。
如何摆脱这一怪圈?在电车资源看来,产品质量只是车辆的最基本要求,而更高阶的需求及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要基于场景开发和设计产品。不仅仅只是针对新能源MINI 卡生产企业,造车应当从场景出发定义产品,根据场景的经济性进行设计,将产品的工具属性功能发挥到极致,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这是所有主机厂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
不过,新能源MINI 卡生产企业的产品到底如何?还得看明年的新产品发布。
最后提一下,电车资源将于2024年12月14-15日,在广州举办“2024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会议将邀请全国各大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经销商、金融保险机构、运力需求方、货运平台等产业链代表的高层领导人,用更高视野,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总裁班分享会以问题为导向,从运营经销商当前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出发,捕捉当下的市场动态和变革趋势,深入探讨包含新能源MINI卡在内的行业所面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